首页 >> 耳基卷柏

最火吉林玉米的春天到了吗白鹃梅大落新妇绿冬青鱼儿牡丹细子龙属

发布时间:2022-09-06 03:45:25 来源:双流农业网

吉林玉米的春天到了吗

截至2月26日吉林省是我国的玉米主产省和世界上的“玉米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玉米成为吉林农业的第一大作物,王米产业曾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创造过辉煌的历史。但今天,吉林玉米却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顺价销售困难,库存积压严重,农民收入下降,财政不堪重负,财富变成了包袱。在新世纪里,吉林玉米何去何从,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尴尬的吉林玉米

吉林省玉米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同家一系列加强农业生产方针、政策的落实以及杂交玉米种和化肥的大面积应用,吉林省玉米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到了1998年,全省玉米播种面积已达242.13万公顷,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7.9%,比1979年增加44.3%;产量192.5亿公斤,比1979年增长了2.6倍,平均每年增13个百分点,远远超过全国玉米同期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玉米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的76 8%,占全国玉米总产的14.5%;单产达到7949公斤/公顷,是1979年的2.37倍;商品量1614亿公斤,均刨历史最高水平。1999--2001年,由于受种植结构调整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玉米播种面积下降,产量下滑,但仍然自给有余,有大量商品玉米可供外销。2002年在播种面积调减的情况下,玉米产量又有了恢复性增长。在1983--2002年的20年时间里,全省共生产玉米3094亿公斤,收购商品玉米1969亿公斤左右,玉米平均商品率63,6%,调出和销往省外玉米466.4亿公斤,出口玉米485.1亿公斤,“九五”期间玉米平均商品率达81.5%。20年来,全省人均玉米占有量、玉米商品率、玉米出口和调出数量四项指标一直居全国首位,玉米已成为吉林省的优势和主导产业。

玉米产量的增长,不仅对提高吉林省农民收入,缓解全国粮食供求矛盾,推动改革开放,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口还带动了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的发展.然而历史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吉林玉米却失占了昔日的辉煌,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人们称为“新东北现象”。

1、顺价销售难。近些年来,由于玉米收购保护价格高,市场销售价格低,收进的保护价玉米基本无法顺价销出。卖了赔钱.不卖不仅要支付银行利息和保管费用,还要承担玉米自然损耗和质量下降带来的损失。

2、企业储存难。由于玉米销售不畅,国有粮食企业库存逐年增加,从1995年未到2002年3月末,全省粮食库存平均每年增加46.5亿公斤,其中玉米库存占总库存的73.0%,远远超过了国有粮食企业正常储存能力。即使如此,全省每年还有相当一部分玉米由于没处存放而不能及时收购进来。

3、农民增收难。近几年来,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玉米供大于求,玉米收购保护价格逐年下降,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价格低迷,农民种玉米的收益越来越少。尤其是从2002年的秋粮收购起,吉林省开始实行限量收购保护价玉米,当年收购指标只有95亿公斤,占商品玉米的74.6%,其余的都推向市场。

4.补贴到位难。目前.国家核定给吉林省的粮食风险基金为38.3亿元,由国家和省分担,包干使用,超额不补、节余归省。但玉米库存较大,造成风险基金不足。

秀英卫矛

5.亏损控制难。粮食购销价格倒挂,积压严重,不仅占压了大量的银行资金,所需的储存费用和补贴也越来越多。到2003年6月底,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累计财务挂账巳达341 3亿元,其中1998年以后新增亏损和处理陈化粮价差挂账91.5亿元,还有相当一部分潜亏含在粮食库存中没有体现出来。长此下去,不仅省财政无法负担,还要影响整个经济发展。

玉米种多了吗?

吉林玉米经济之所以能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不在于玉米种多了、而在于玉米经济不能与时俱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伍了。

1.粮食生产进入新阶段,玉米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粮食生产进入一个新阶段,连续多年云南蒿的增产,使我国粮食由过去的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并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剩余。玉米供求关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1996年到2001年,全国共生产玉米71289万吨,消费玉米70139万吨,产大于销1150万吨,形成阶段性积压,玉米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市场已经成为制约玉米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思想观念滞后,不能与时俱进。吉林省是粮食生产大省,由于过去长期受小生产耕作方式和粮食计划体制的影响,形成了浓厚的小农意识和计划经济意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玉米经济发展上,仍然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和加工的思想,商品经济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不足,对玉米经济的认识也不够全面,仍把玉米作为粮食作物来生产,忽视了玉米的其他属性。时至今日,—些干部和农民思想上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玉米种出来不愁卖,国家不管也得管的思想。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和市场竞争中,缺乏改革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

3、结构不合理,专用品种少。在玉米品种结构上,仍然是当前市场上滞销的普通玉米多,需要的专用品种少,结果导致大量玉米销售困难.阶段性积压和结构性积压交织在一起。这种以普通玉米为主的低层次、数量型粮食种植结构,受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变动和国家粮食政策调整影响比较大这类材料还可添加到多层结构的所有层中,并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粮食生产效益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4、生产规模小,现代化程度低。现阶段吉林省玉米生产仍以农民家庭为主,全省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4亩,户均耕地面积16亩;而美国农业人口人均耕地700多亩,法国每个农业经营者平均耕地577亩。生产规模小,土地经营分散,不仅影响了作物的合理布局和劳动效率,限制了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增加了粮食生产成本,而且使每户农民生产的商品粮食也很有限。同时,由于吉林省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晚,玉米大多是无标上市,无标流通;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水利工黑水大戟程等设施老化;机械化程度低,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只有50%;农业科技进步对玉米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只有46%左右,而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已经超过了70%。这些都影响了吉林玉米单产提高和成本下降。

5.流通体制不顺,手段方式落后。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市粮食购销价格和市场已基本放开,而吉林省作为产区对玉米仍继续实行按保护价收购政策,销售却随行就市,购销体制二元化,玉米收购保护价高,市场销售价格低,造成了许多磨擦和矛盾。一方面较高的收购价格保护了农民利益,刺激了玉米产量的增长;另一方面却增加了玉米收购成本,导致了顺价销售困难,库存积压严重。同时,较高的收购保护价格还削弱了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使普通玉米在供大于求的状况下,产量仍然有增无减,种植结构难以按市场需要进行有效调整。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也成了执行政府政策的附属物,政企不分,机制不活,人员过多,难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粮食市场发育程度低,交易不规范,多元化的粮食市场主体还没有形成,缺乏一个充分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难以形成正确的信号来引导玉米生产、流通和消费。流通方式和手段蓓后,仓储、烘晒能力不足,储存费用高,没有形成高效精干的粮食流通体系。

6.加工转化滞后,适应不了玉米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吉林省畜牧业生产和玉米深加工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与玉米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在畜牧业生产上,专业化程度低,饲养规模小,优良品种少,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现在世界上市00%的玉米用作饲料,而吉林省只有30%。在玉米工业加工上,生产能力不足,技术设备落后.品种少,档次低,基本上是淀粉、酒精类的初级产品,很少有二次和多次转化产品;在全省淀粉总产量中,只有16%左右用于省内深加工,其它都以原料形式销往省外。在玉米终端食品加工上,也是名牌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低。

7.组织经营方式落后、产业化程度低。目前,世界农业已进入产业化经营发展时代,而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农业经济组织和经营机制还没建立起来,无论在生产规模、生产方式,还是在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都难以适应现代粮食生产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玉米产、加、销等各环节仍然各自为政,互相脱节,贸工农一体化组织少,产业链条短,整体优势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8.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外部环境尚不理想。吉林省玉米虽然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国家和省对玉米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支持政策却不多,也不系统。现行的支持政策主要集中在流通环节,体现在保护价格上,直接补给了粮食购销企业,导致玉米价格扭曲,中间环节流失较大,也不符合WTO规则要求;在宏观调控上运用行政办法多,经济手段少,调控效率低,成本高,没有形成反映灵敏、调节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和体系。

9.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恶化。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越来越严格,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农畜产品和粮油食品中的危害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含量(即3R)的检疫条款和环保技术标准要求是相当高的。而近年来在吉林省农业生产中,随着农药、肥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大量使用,以及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对农田的污染,农畜产品中有害物质超标。同时,随着农业生产强度的加大、省内一些地区水土流失加剧、荒漠化扩大,耕地资源减少,土壤肥力减弱,水资源短缺,粮食生产赖以发展的基础遭到破坏,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玉米有前途吗?

吉林省的玉米经济是进一步发展,还是相应收缩,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选择。而要做出这一抉择.就必须对影响古林玉米经济发展的相关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1.优越的玉米生产条件。吉林省地处北纬40°52′至46°18’,世界第二大“玉米带”的腹地。人均耕地面积2.3l亩,高于它具有高刚度、高强度全国人均耕地1.14亩1倍多;土质多为黑土,土壤肥力较高,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适于机械化作业;年无霜期120—155天,年降雨量400—800毫米,光、热、水资源与玉米生长期同步,可与美国玉米带相媲美,非常适于玉米生长。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吉林省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玉米种植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玉米栽培技术和种玉米的传统习惯,专用玉米良种繁育和配套栽培技术也有了相当基础,良种率达98%,种植玉米具有自然优势和技术优势。

2.较大的降低生产成本空间。一是生产成本低,收购价格高,削弱了竞争能力。吉林省的玉米生产费用和生产成本并不高,低于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1998年,吉林省玉撤除各部份捆扎物米直接生产费用为2662.1元/公顷,比美国低556.6元/公顷;间接生产费用为2206.4元/公顷,比美国低1921.2元/公顷;以上二项合计,吉林省玉米总的生产费用为4868.5 元/公顷,比国内玉米平均生产费用低376.1元/公顷,比美国低2476.9元/公顷;吨玉米生产成本612.5元,比国内平均生产成本低383元,比美国低253.4元/吨。当然,1998年是吉林玉米单产最高年份,高产量使玉米成本价格下降,但即使在正常年景,吉林玉米的生产成本也低于美国80元/吨左右。然而,由于发达国家农业补贴较高,美国的玉米不仅有生产补贴,还有收入补贴,使得美国玉米可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销售,增强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吉林省农民种植玉米不仅需要缴纳农业税,还要额外负担乡村两级统筹及两工费用支出,过重的税收负担和社会负担降低了农民的收入;而过高的玉米收购保护价格则提高了销售成本,削弱了吉林五米的竞争能力。二是降本增效空间大,有发展潜力。1998年吉林玉米单产曾达到过7949公斤/公顷,而2000-2002三年间,平均单产只有5225公斤/公顷,与吉林省近年来单产最好水平和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相比,单产相差2000—3000多公斤/公顷;全省耕地中还有2/3是中低产田,也蕴藏着较大的增产潜力,单产提高将带来成本下降。另外,今后几年,体制改革的加快,生产规模的扩大,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生产条件的改善,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将使吉林省玉米生产成本迅速降低,5年后完全可与美国一竞高低。

3、优势与劣势并存的流通。一是经营费用大。由于目前吉林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还没完全到位,玉米仍实行按保护价收购政策,价格形成机制扭曲;粮食市场发育程度低,流通环节多,基础设施较差;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成本高,导致玉米流通费用远高于发达国家。但随着我国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近几年内,吉林省玉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经营费用上的差距将迅速滇藏海桐缩小,降本潜力也较大。二是商品品质差。吉林省玉米品质在国内领先,与美国玉米相比内在品质也基本接近,但是由于玉米混种、混收、混储、混销,商品质量不稳定,一致性不如进口玉米,在销售前缺乏整理,大小粒混杂,杂质较多,整体品质不如美国玉米。今后几年,随着玉米区域化种植、商品化经营的椎进,吉林省玉米品质将很快接近或赶上美国。三是运输费用内高外低。吉林省地处电子万能实验机在检测行业中国东北角,而玉米销区大都在东南沿海和西南,运输距离长,铁路运输赞用高,2002年4月免征铁路建设基金后,从吉林省到广州的玉米运费仍多达220元/吨,而从美国西海岸到中国南方港口的海运费合人民币只有150--180元/吨,削弱了吉林省玉米在东南沿海销区的竞争优势。但从国际市场来看,吉林省却离玉米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较近,日本、韩国是吉林省的近邻,台湾和东南亚市场也不远,有利于利用地域优势,就近开拓邻国的玉米市场,玉米仍具有一定的山口竞争力。四是玉米流通格局将发生变化。由于国内北粮南运的运输成本较高,进口的配额玉米在东南沿海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而,我国现行的“北粮南运”流通格局将被”北粮南运”和“南进北出”并存的国际粮食流通大循环所代替,形成有进有出格局。五是国际市场贸易量稳定增长。近几年来,世界玉米年贸易量为7600万吨左右,其中美国年玉米出口量占60%以上,我国玉米年出口量为1000万吨左右,约占13%,随着欧盟和日本等国对转基因的抵制,未来几年内美国玉米出口量将有可能减少,为吉林省玉米出口腾出一些市场,吉林周边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对玉米的需求一直在稳定增加,也为吉林省玉米出口提供了机遇。六是玉米价格呈阶段性波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市场玉米价格继续呈阶段波动势态,高位—般在125美元/吨,低位在68美元/吨,中间价位在100美元/吨左右。1997年在120美元/吨左右窄幅波动;1998年玉米行情呈半边下滑态势,到1999年底跌至70美元/吨。2000年9月又上升到98美元/吨。而1997—2000年,吉林省玉米保护价则在高位核定,出口玉米最多需补贴人民币408元/吨;2002年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回升,美国墨西哥湾玉米FOB价格在87—107美元/吨之间波动,省玉米保护价则下调至接近市场价,出口玉米基本不用补贴,促进了吉林省玉米进入国际市场。预计今后几年,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将向中间价位回归,在100美元上下窄幅波动,吉林省玉米经过调整和发展后,成本降低,出口机会增加,在亚洲市场上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4.广阔的市场前景。一是食用消费稳中略降。今后十几年内,发展中国家及我国农村的人均玉米食用量将继续下降,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人均玉米食用量略有增加,人口数量将继续增加,各种因素相抵,食用玉米消费量略呈下降趋势。二是饲用玉米消费不断增加。玉米是“饲料之王”,由于直接口粮消费下降,肉、蛋、奶类消费增加,全世界饲用玉米消费呈持续增长趋势,尤其是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今后10年是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阶段,饲用玉米消费量增长将更快一些。三是工业加工用玉米增长潜力大。玉米是粮食作物中用途最广,可开发产品最多,用量的工业原料,深加工产品达3000多种。有的产品附加值超过了玉米原值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玉米副产品也有相当高的价值,是宝贵的再生性资源。目前,我国燃料酒精生产刚刚起步,变性淀粉、果葡糖浆等产量也不高,玉米深加工的前景十分广阔。

5.加入WTO后的挑战与机遇。根据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要求,入世后,我国必须要扩大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降低关税税率,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和粮食出口补贴,并在入世的第一年要提供450万吨的五米进口关税配额,在2004年增加到720万吨,且私营比例分别要达到总配额的25%和40%。这必然要导致进口玉米增加,出口玉米因取消补贴而受到制约,加剧国内玉米供过于求的矛盾,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价格难以高升。在南方玉米市场缩小和价格走低的双重挤压下,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在一定时期内将有所调减,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也要受到影响。但入世也给吉林省玉米经济发展带来机遇,有利于玉米及其制成品和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相应的市场利益。

艾格农业报告:数十种常规报告,上百份专项报告,帮助您了解农业产业,预测价格趋势。

详细常规报告请点击:

详细专项报告请点击:

更多数据请访问艾格农业数据商城:

:艾格农业

北京血管病医院哪家比较好
四川达州白癜风二级医院
甲亢三甲医院
陕西医院排名|排行榜
友情链接